快速发布求购| | | | | 加微群|
关注我们
本站客户服务

线上客服更便捷

仪表网官微

扫一扫关注我们

|
客户端
仪表APP

安卓版

仪表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仪表小程序

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仪表网>生物工程设备>资讯列表>音乐+人工智能 AI能否代替艺术家?

音乐+人工智能 AI能否代替艺术家?

2021年11月03日 15:01:53 人气: 28435 来源: 仪表网
  【仪表网 仪表下游】导读:10月22日晚,由中央音乐学院(CCoM)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联合主办的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暨交响音乐会也于当晚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奏响。指挥家朱曼携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及青年音乐家们共同为观众献上了一台交响音乐会。
 
  音乐会在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的第四乐章《木星》中拉开序幕。除了小提琴家党华莉献上的《梁祝》、歌唱家王威、李思琦、王传越、张文巍等演绎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系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李小兵创作的歌曲《我们》也在音乐会上唱响。
 
  这是一个关于科学与艺术的盛会,未来音乐人工智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通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音乐人工智能系在人工智能作曲、人工智能音乐表演与交互、智能音乐教育、音乐与脑科学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行各业在被替代的恐惧中,那么艺术创作,艺术家,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呢?
 
  当下的AI热潮其实都是在讲“机器学习”、“深度算法”,更像是个统计学或数学的游戏。还远远达不到创造的概念。
 
  当下的AI确实在不断调整艺术设计领域,很多AI设计Logo、Banner海报,快速制作工具就在不断尝试,通过大数据,不断“学习”人类理解的美,并拼凑出符合人为认识的美观。但所能达到的,也只是帮助设计小白完整工作任务。还远远达不到人类“创作”的概念。因为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作者理性与情感碰撞的过程。作者用娴熟的技法,去表达他所想表达的情感、美感、意识、形态。
 
  所以,AI也许是个高效的,很好的技师,但绝不是艺术家。现在所谓的AI创作,其实都不是创作,而是模仿,是计算机数据输入、算法、输出后达到的作品。当然,对于平庸的创作者而言,他们模仿的能力,很有可能被AI取代。但那些真正在创作,在原创的作者,是没有阅历、没有情感的AI所无法替代的。
 
  尽管机器可以通过“学习”累积“阅历”,而机器学习所获得的,只是为了特定任务所累积的知识点,或者说数据。远远达不到,人类个体繁杂庞大的阅历沉淀。最后,我想说的是,人工智能还远远无法到达人类艺术传作水平。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设计师、艺术家,也完全有必要去了解AI,应用AI。尝试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开辟出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风格。
 
  资料来源:青瞳视角、MrGan说艺术留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y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4、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0571-87759942

加盟热线: 0571-87756399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关注我们
  • 下载仪表站APP

  • Ybzhan手机版

  • Ybzhan公众号

  • Ybzhan小程序